獨立人格一詞火了。為什么?源于,格力電器董事長董老板和渠道改革負責人王自如的一段對話,當中涉及兩個話題:
王自如談到他一直渴望,擁有一個靠近老板辦公室的位置,跟著頂級企業(yè)家很幸福;其次,他提到自從工作以來,從未關注過工資單。有人認為,如此謙卑、嫵媚方式公開表達,活成打工人的”表率“;而另一些人,從中看到當代職場中年人面臨的壓力、絕望等情緒。我從踏入職場一來,幾乎每個上級都是創(chuàng)始人、老板;盡管如此,我還得說一句,與老板保持一定距離是件好事,他們也需要獨立空間,這包括外在、內在的。之前有個老板,愛吃零食,辦公桌上搞一堆雞爪、鴨貨,不忙就啃。盡管私下有這種習慣,可為了維護形象,每當有工作匯報時,都會把桌子收拾的干干凈凈。我更關注,為什么在雙11之前來這樣一個對話?目的似乎很明顯,為了制造聲勢,促進銷售;過去兩年里,格力的聲勢一直與網紅、帶貨緊密相連。企業(yè)家親自上陣的確能為品牌增加勢能,尤其是具備「網紅」特質的老板。但這也讓我思考,當企業(yè)家為了吸引公眾眼球,而走到前臺,是不是暗示品牌營銷策略,需要重新審視?一系列頻繁動作,似乎也反映出,他們在渠道改革上的焦慮和急切,也讓我懷疑他們的營銷戰(zhàn)略,是否正在「失焦」?格力市場地位毋庸置疑,與美的并稱白電市場巨頭,兩家公司一直以來相愛相殺,話題不斷。
截止11月15日,格力總市值1845.97億,美的市值3588.67億;就營收而言,格力上半年營收997.9億,美的上半年營收1978億元,相差980億。不論市值還是營收,格力僅為美的一半多點。充?,F金流。截止2023年6月,格力賬面理財及現金月2000億,遠超美的。此外,格力業(yè)務毛利高達35.69%,遠超同期美的集團23.29%。對于靠什么賺錢?格力主要借助多元化戰(zhàn)略實現。其一,從收入類型看,目前涵蓋,空調、生活電器、高端裝備和智能家居4大領域。空調方面,格力不僅僅賣普通家電、商用空調,還有制冷設備、核電空調、光伏空調。簡單來說,只要是空調都涉及。生活電器這一塊,格力有廚房電器、健康家電、洗衣機,冰箱等常用電器;格力還有高端裝備業(yè)務,像智能裝備、數控機床、工業(yè)機器人、精密模具和精密鑄造設備等。最后,格力在智能家居領域也下了一番功夫,投入了物聯網、手機、芯片、大數據技術等。空調業(yè)務一直是格力電器的主打業(yè)務。拿2023年三季度的數據來看,這部分業(yè)務,在公司整體營收中占據相當大比重。具體數字上,格力電器在2023年上半年通過空調業(yè)務實現大約700億元營收,占到公司總營收70.5%。與之相比,公司的其他業(yè)務規(guī)模相對較小。其二,從服務延伸來看,格力經營策略不僅限于產品銷售,還包括提供售后服務。類似小米集團做法,格力也在構建自己的生態(tài)網絡。這樣做的為了賦予產品更多情感價值,讓它們看起來不僅實用,還讓用戶感受到情感價值。主要依靠「智能系統」賺取服務費用;這個系統將硬件、軟件、服務三者融為一體,打造一個完成體系。例如,你可以通過應用程序(APP)操作,不僅能控制設備本身,還能享受各種增值服務,和用戶體驗的提升。聽起來很美好??墒牵捎陧椖窟€正在初期階段,因此,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且穩(wěn)定的營收模式。美的戰(zhàn)略地圖比較清晰,業(yè)務依靠1+3+N業(yè)務模式。這個模式把C端智能家電作為1(基礎),然后再拓展B端,比如機電暖通樓宇、機器人自動化和數字化創(chuàng)新等四大業(yè)務板塊。格力呢,主要在產業(yè)鏈上下功夫,還往新興制造業(yè)邁進。他們正在發(fā)力半導體和新能源業(yè)務,希望打造第二曲線,研發(fā)產品覆蓋領域有10多個,比如,伺服機械手、工業(yè)機器人、智能倉儲設備、智能檢測設備、專用換熱器機床、無人自動化生產線、數控機床等等。更大范圍,格力還收購格力鈦(銀?。┻M入儲能領域,買下盾安環(huán)境,專注新能源的熱管理業(yè)務。建立一個包括鋰電池材料、鋰電池、模組/PACK、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,以及下游新能源整車、工商業(yè)儲能、能源互聯網系統的完整產業(yè)鏈。雖然格力兩大新業(yè)務賺錢不多,加起來占營收比例只有8.47%,但增長速度比格力的主營業(yè)務要快得多。所以,美的在擴展自己的生態(tài)圈,而格力則是一條龍服務,從一頭做到另一頭,把整個產業(yè)鏈都囊括進來。不過,不管怎樣,這兩家公司想要在B端市場站穩(wěn)腳跟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?,F在這部分業(yè)務賺的錢還不夠多,暫時還撐不起整個企業(yè)的大梁。但從長遠來看,B端市場的潛力還是很值得期待的。而且,這方面,海爾、華為也在緊要布局。然而,說起令人焦慮的,其實不是這些。擺在臺前,清晰可見的是「格力的銷售渠道改革」問題,而且是大問題,非常明顯。
為什么這么說?
看看董明珠本人就知道了,她不止一次在公眾場合提到類似改革的問題。
記得她招聘孟羽童時,以一句我要把她培養(yǎng)成第二個董明珠,就輕易可見,雖然兩人相互借力不久,就分道揚鑣,但這已經說明董明珠多么渴望「擁抱線上」。王自如作為格力的一個渠道負責人,本來沒必要特別引入注目,而且入職格力兩年也沒有怎么露頭,但今年,開始在直播間頻繁露面,加入雙11直播帶貨行列,再次成為焦點。這種情況清楚表明,格力想在線上發(fā)力;更重要的是,董明珠對格力近兩年在空調市場份額下滑問題上也比較關注,并在公眾場合親自強調,來在要在營銷方面有所突破。這也反應出,除渠道改革的緊迫性外,董明珠還在積極尋求解決市場份額下降的辦法,可是,說著容易做著難啊。公開數據顯示,截止到2022年,格力全國有26家渠道型銷售公司,覆蓋網點最多時達到4萬家,黑天鵝事件過后雖略有縮減,但依然非常龐大。線下店鋪主要為直營專賣店、代理商直營店、專賣店和經銷商專賣店。公司主要依靠專賣店賣貨,專賣店銷售額最高時,占總公司電器方面銷售額80%左右。銷售工作一般由區(qū)域銷售管理公司負責,他們管理各自區(qū)域的代理商、經銷商;說到銷售層級,經銷商門店層級非常復雜,要經過格力電器、區(qū)域性銷售公司、代理商和經銷商好幾層。區(qū)域銷售性公司,明顯優(yōu)勢在于「區(qū)域」。是董明珠1997年首創(chuàng),目的為了防止經銷商之間搶占市場份額、串貨和惡性競爭,她一步步制定了明確的渠道管理、市場服務條件、以及激勵機制。正因為,這種和下游供應商形成的多級利益共同體,才導致格力在考慮融合線上渠道時,格外謹慎,畢竟涉及到每個人的利益。首要考慮線上渠道競爭度。從線下蘇寧、國內開創(chuàng)連鎖大賣場、到線上京東、天貓主導的電商,還有家電全域零售批發(fā),都可以看出,渠道滿地開花,內卷嚴重。近兩年,種草營銷、直播帶貨、達人帶貨,乃至社群、社區(qū)團購興起,更使得渠道分散化;這種環(huán)境對任何大企業(yè)而言,快速適應很難。你想想看,在大公司一些日常財務事務,申請費用周轉乃至出差報銷,涉及金額稍微大點,都要經過部分領導,甚至高層審批。更何況涉及公司戰(zhàn)略性決策,不得市場調研、信息收集、各種大會、小會輪番上場。這種現象帶來結果明顯就是,你可能隨時錯過一個風口機會。自己陣痛,同行也痛,中國人做生意邏輯喜歡模仿再創(chuàng)新,看別人做成功了,自己趕緊抄,大家都創(chuàng)新一點,也就形成不同的競爭格局。這與早期啟動的「產銷分離」經營模式有關,即不同家電品類創(chuàng)新研發(fā),由不同產業(yè)公司負責,但產品對外由銷售公司負責。好處是,研發(fā)新品類,可以快速借助新品類試點。什么意思?代理商主導,專賣店支撐,小家電、冰洗系列又屬于”勤進快銷“,后來戰(zhàn)略變革時,又啟動一輪”去代理商變運營商“轉型,所以,周轉率比較高。格力是我為渠動,就像超市進貨一樣,層層批發(fā),專賣模式,好處是“穩(wěn)”,能夠保持一定市場控制性。缺點比較明顯,對市場變化相應速度慢,創(chuàng)新靈活性受限,難以迅速適應數字化和線上渠道。海信也是”穩(wěn)“為主,區(qū)別在于起家模型不同。海信靠電視起家,后來首購一系列邊緣產品,進入冰箱、洗衣機、廚電;這決定海信渠道思路受限不同品類下的市場競爭。他們會觀察哪些產品市場表現良好,然后,將這些產品納入自己的銷售渠道中,從而為各個品類的銷售創(chuàng)造時間窗口。后來大賣場時代過后,又進行了一輪變革。將業(yè)務分為中國區(qū)營銷職能、專賣店管理兩大板塊。這種分離優(yōu)勢在于,營銷部門可以專注于營銷活動,專賣店管理則專注于店面運營。從以上可以看出,格力若想實現快速變革,面臨最大直接難題是龐大的分銷網絡,就像是‘拖家?guī)Э凇粯印?/span>格力無法像海信那樣,輕易地將代理商轉變?yōu)檫\營商,也難以像美的那樣,提高周轉效率。同時,格力也不能簡單模仿海信的集中化營銷策略。畢竟,產品線更像是一個龐大的家族,覆蓋從空調到各類家電的廣泛范圍,這使得在品類分銷上,面臨更多的復雜性。
在我看來,渠道管理核心在轉換目標人群戰(zhàn)略上。
大家常誤以為市場競爭,是新企業(yè)、新渠道、新產品逐漸蠶食老牌企業(yè)份額,實際情況并非如此。真正市場變化,是新技術和新理念興起,使得老舊產品、模式無法維持利潤,進而失去剩下的60-70%的市場份額。蘋果手機大家并不陌生。當年真正起爆點是iPhone4。2011年,傳統手機品牌開始崩潰,許多企業(yè)不得不退出市場,比如阿爾卡特、西門子、愛立信,甚至諾基亞最后賣給了微軟。如果不是這些品牌衰落,小米不可能迅速占據那么大市場份額。小米正是準確把握了iPhone 4(2010年)發(fā)布的時機。這個時機非常關鍵,一方面是市場已經被教育得比較成熟,另一方面許多老品牌的退出,為新的供給創(chuàng)造了空間。所以,技術驅動產品變化需要一段時間,就像智能家電下沉到二線、三線,這個過程中,原有用戶群體年齡也在成長,他們使用習慣將直接影響是否會進行二次消費。因此,老產品想要占領更多市場,首先條件在新的用戶群體中找到需求、或建立認知。老家電器都不缺。像空調、洗衣機和飲水機,這些都是我爸那一輩買的。如果我跟我爸說這些東西太舊了,建議換新的,他肯定不會同意。東西用了十幾年,他們還在考慮要不要修理一下,哪怕修理費用有點貴都愿意。這是因為他們覺得已經花了不少錢買這些東西,再花錢修理也比買新的劃算。我可能會立刻就給家里買新的電器,因為現在的電器不僅價格更合適,而且功能更智能?,F在產品售前售后服務也都很完善,這讓我更愿意選擇更新換代。電器產品想要占領更多市場份額要對群體進行調整,年輕人在哪里,就要去側重什么,其次,才是渠道改革問題。渠道改革是“淘汰制度”問題。因為渠道改革涉及中間商,中間商并不是那么容易駕馭。在這個關系中,大家是一個共同體,核心驅動力是利益。如果一個代理商,發(fā)現自己不再賺錢,自然會想出其他辦法來保持盈利,比如,增加其他產品,或者關店及時止損。整個過程中管理,一方面是分錢、沒有合理的利潤,代理肯定不做;另一方面是客源,如何再次挖掘周邊客戶增量,讓更多人知道。因此,渠道變革是,要增強門店及其周邊網絡的傳播力,還要確保這些傳播,能有效地轉化為門店銷售。也就是說,總部挑戰(zhàn)在,如何幫助代理商吸引并維持當地的客流量,而非自己賣多少。
面對這個問題格力要怎么解決?我不敢胡說,也沒有見過如此大的盤子;當然,我在營銷線上渠道方面有一些洞察可以參考:
家電和汽車行業(yè)線上賣東西挺像,客單價高、復購率極低;這意味著,怎么在網上吸引客戶,和把客戶信息轉換成實際銷售都很重要。買個冰箱或者買輛車,顧客在決定買之前都喜歡上網查好多信息,對比來對比去。這就說明,線上這些網站和APP,在收集客戶信息和第一步吸引他們的時候特別關鍵。但因為這些東西不是經常買,每次決定買時都很慎重,所以,通過實體展示和親自體驗,或者和銷售人員面對面聊聊,都能幫助顧客更有信心地做出購買決定。顯然,家電行業(yè)可以學學車企營銷招數,畢竟他們在渠道上做法相似。以某品牌為例,他們發(fā)現光靠代理商賣車,沒法帶來新增長。為解決這個問題,總部搭建一個營銷中臺,在頭部短視頻平臺,開設賬號開始直播,目的快速搭建起客戶群。這種方式,不僅能搜集到很多市場信息,還能在之后賣車時,更準確地推廣產品,把潛在的買家轉化成真正的客戶。然后,總部讓代理商在各大平臺注冊賬號,矩陣式管理;讓代理商也跟著搞直播、發(fā)短視頻,這么一來,既沒有觸動原本代理商利益,也讓現有渠道更加多樣化,離人群更近。大部分代理商并不擅長制作內容,而且像汽車這種復購率低的產品,要是每天都直播似乎也不現實。那該怎么辦?他們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。首先,總部直播間采用陣地思維。經常邀請各種網紅、KOL乃至明星來直播間做客。因為車不可能每天都在直播間展示,所以他們就開始招募其他種類的產品,和這些產品一起搭檔,共同在直播中亮相并銷售。接著,為了充分利用這些直播資源,總部把直播內容切成一段段的短視頻,然后在各大平臺上發(fā)布;這個做法不僅幫助解決了代理商內容生產的問題,還有效地擴大了品牌的影響力和市場覆蓋面。他們還積極參與平臺的大型促銷直播和組織團購活動,目的是吸引顧客關注門店信息并留下聯系方式,為門店帶來新客戶。在進行大型營銷活動時,全國的代理商都會一起參與宣傳。最終,這家車企在頭部平臺上構建了一個由總部直播、短視頻和代理商矩陣組成的三位一體的營銷體系,一年能夠收獲大約300萬條線索。這種組合拳不僅加強品牌與顧客之間的聯系,還幫助他們在市場上站穩(wěn)了腳跟。我覺得,家電企業(yè)完全可以學習。
打開新渠道,拓寬銷售額未必能夠保持利潤。以格力的營銷為例,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口號“好空調,格力造”。我敢肯定,董明珠肯定希望格力的其他產品,也能像空調一樣家喻戶曉。但很遺憾,由于品牌形象已經深入人心,要讓消費者接受格力的其他產品同樣優(yōu)秀并不容易。這就是為什么多開幾個子品牌,來針對不同的產品線和市場,可以更好的形成競爭壁壘。這家公司與格力相比不大,但在廚電領域頗也頗有名氣,他們產品線涵蓋油煙機、空氣凈化器、消毒柜等多種家用電器。在做廣告宣傳時,方太特別喜歡用子品牌戰(zhàn)略,給每種產品都起個特別的名字,搞個響亮的標語。這么一來,方太變成了好幾個子品牌的大家族。我覺得格力可以學學,不僅能讓人對他們的不同產品有新的認識,還能在市場上占更多的地盤。當然,要真正解決這些問題,并沒有像說的那么簡單,這三個方面是大勢所趨,也是渠道改革企業(yè)值得借鑒的地方,斗膽提出一點思考,可以試試看。
這場渠道改革戰(zhàn)已打響很久,人們已經厭煩了各種關于格力的蹭流量、花邊新聞信息上;至于能否和加盟商一起更好地利用線上渠道,乘風破浪,似乎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。文章來源:作者:王智遠,暢銷書作家,代表作《復利思維》。出處:微信公眾號王智遠(ID:Z201440)陪你做穿越周期的成長者。
圖片來源:部分圖片來源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不為商業(yè)用途,如有侵犯,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。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135編輯器立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