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11,不再雙11
雙11也不例外,歷經13年,這個一年一度最大的商業(yè)活動,正在慢慢發(fā)生變化。本文通過觀察到的一些現象,試圖以小見大,來聊聊今年的雙11的變局。
出生、成長、鼎盛、衰敗、隕落......這是世間萬物都遵循的規(guī)律。雙11也不例外,歷經13年,這個一年一度最大的商業(yè)活動,正在慢慢發(fā)生變化。本文通過觀察到的一些現象,試圖以小見大,來聊聊今年的雙11的變局。
01. 消失的雙11戰(zhàn)報
作為電商人,朋友圈當然有很多同行。換作往年,11月11日起床刷朋友圈,一定可以刷到不少的戰(zhàn)報,來體現在昨晚0點過后的戰(zhàn)績。諸如:第1秒突破XXX銷售額、突破億元大關僅用XX秒、截至XX點突破XXX銷售額、同比去年XXX......
不止是朋友圈的商家,天貓、京東這些平臺,也是爭搶著發(fā)PR爆出自己的雙11戰(zhàn)績。但很明顯能感覺到,不論是朋友圈,還是PR媒體,都很難找到能夠證明這次雙11取得驕人成績的戰(zhàn)報。雖說管中窺豹,略見一斑,但背后說明了什么,大家應該心知肚明。
02. 透支的消費熱情
預熱、第一波預售、第一波爆發(fā)、第二波預售、第二波爆發(fā)。
消費者基本從10月中就開始接受雙11的轟炸,再到11月11日,接近1個月時間的洗禮,對雙11的興奮閾值早就提高了。導致的結果就是,很多人在昨晚竟然早早睡去,搶什么搶,該買的早就買好了。這要是換作以前,朋友圈各種曬購物車的,不要像上次EDG奪冠刷屏那樣熱鬧。
其實,消費者對雙11熱情的減弱,不止是因為雙11本身的戰(zhàn)線拉長,還是因為如今商家基本全年無休的直播帶貨。特別是在像李佳琦、薇婭這些頭部主播的“虹吸效應”下,讓消費者每天都可以像雙11一樣享受大額優(yōu)惠。以上種種,大大降低了雙11的稀缺感,也大大透支了消費熱情。
03. 割據混戰(zhàn)的平臺
雙11的戰(zhàn)場,從早期的“貓狗大戰(zhàn)”,到后面拼多多的強勢介入,站穩(wěn)電商第三極。再到今年抖音、快手完全是劍指電商三巨頭的架勢。在“二選一”政策的取締后,如今的雙11完全是一副格局混戰(zhàn)的景象。
天貓、京東這類“古典電商平臺”風光不再,面對后院的抖音、快手兇猛的表現,它們只能“卷”起來。津貼政策的扶持、后臺工具的免費開放,這些都成為家常便飯,時間節(jié)點上,今年第一波預售從以往的12點提前到8點就開始;第二波爆發(fā),京東因為怕消費者等不到12點,提前到8點就開始......
再說說抖快。快手對商家、品牌、服務商、消費端都有助力,包括提供3倍的流量扶持、3倍的商家激勵、6倍消費者購物福利以及千萬服務商激勵。抖音則推出八項舉措,包括直播間貼流貼價、限時傭金減免、保價雙11等,幫助商家提高轉化,同時吸引用戶消費。
10月7日,抖音還發(fā)布了《“安心購”服務規(guī)范》(修訂)公示通知與《“價格保護”服務規(guī)范》(新增)公示通知,以此規(guī)范商家行為、維護消費者權益,在雙11前提高消費者在抖音的購物意愿。
04. 以分鐘為單位的軍備競賽
這樣說今年雙11的品牌直播間,真的是毫不夸張!品牌直播間上一分鐘還是排在行業(yè)榜單第一,下一分鐘就馬上被被別的品牌擠下來了。這背后,是對方以分鐘為單位的軍備競賽,包括調整權益力度、付費投放、主播話術等等。
導致的結局就是,商家被迫都“亮出底牌裸泳”。誰也好像沒怎么盈利,但每個人都很累。
05. 乏力的新消費品牌
最近幾年一向被平臺捧著的新消費品牌,在今年雙11表現異常乏力。為什么?因為資本遇冷的新消費品牌,在面對明碼標價的平臺流量,沒了抓手,沒錢燒了。加上本身又沒建立什么品牌壁壘,自然要被淹沒在人海。
所以,從這個點來說,今年雙11也算起到了一次大浪淘沙的正面作用。讓那些靠燒錢一夜走紅的新消費品牌,開始真正踏實地去做品牌。
06. 躺平的中小商家
雙11第一波結束后,很多中小商家開始選擇躺平。要么是因為備的貨在第一波基本賣完了,要么是在等雙11過后的旺季。
是不是聽起來很奇怪,雙11過后才叫旺季?
是的,對他們來說,面對高昂的流量、獲客成本,雙11真的是賠本賺吆喝,還不如等雙11這波過去后,好好經營短視頻和自播間。抖音、快手的內容電商平臺,為中小商家開辟了新的生意模式。
結語
雙11,處在變局中。變局帶來的,有壞的,也有好的。如何在變局中開新局?大家面臨的共同課題。
文章來源:作者: 普浪呢。公眾號:普浪呢(ID:planner2333)。
圖片來源:部分圖片來源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不為商業(yè)用途,如有侵犯,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。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135編輯器立場。
立即登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