訂閱號逆天改版后,這7個新的紅利點一定要抓?。?
天臺上的小編們快下來,訂閱號改版后有這7個紅利點,你先看完再說!
6月20號晚上,微信突然宣布更新訂閱號樣式,一晚上整個新媒體圈都炸了,小編們紛紛表示要上天臺,感覺訂閱號做不下去了。
天臺上的小編們快下來,訂閱號改版后有這7個紅利點,你先看完再說!
一、先想一個問題
說紅利點之前,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:
想一想,此前訂閱號列表一屏可以看到差不多10個號的推送消息,現(xiàn)在改版后,為什么一屏最多只能看2個號的消息?——為什么不是3個、4個,偏偏是2個?
我直接給出答案,下文再一一解釋:
逼用戶取關無用的、不感興趣的公眾號,逼運營者生產少而精的內容,從而實現(xiàn)均衡流量分配、幫助提高閱讀效率。
我們來看一下改版后的卡片樣式:
這樣的展示方式,和新聞資訊類的消息非常相似,很多人會不自覺和今日頭條進行對比。
一屏只能展示2個號的消息,讓用戶翻起來很慢,看似效率低下,實際上是微信的進攻措施。
進攻誰?
1、進攻用戶:以往大片的小紅點很容易產生恐慌,很多人點開紅點,看看封面圖和次條標題,并不打開文章,改版后,可以讓用戶集中注意力在少量內容上,促使直接點擊閱讀;
2、進攻頭部大號:以往頭部大號吸收了太多流量,諸如視覺志、十點讀書等大號,即使一次推8篇,也很可能篇篇10W+,此次改版后,置頂失效、3條以上折疊、卡片式展示。
這些大號將受到很大沖擊,3條以上的打開率直線下降,流量自然會分一些到其他自媒體;
3、進攻同質化的號:舉個例子,這幾天世界杯是全民關注的熱點,一場比賽下來,可能很多號都在發(fā)同樣的消息,對于用戶來說,這樣的消息他只要看到一次就夠了。
所以對于一些缺乏內容生產能力的號來說,每次推送都是冒險,每次推送就是在提示用戶,快取關我吧!
分析到這里恐怕你也明白了,以往用戶關注了幾百個公眾號,通過這次改版就是逼大家取關那些無用的、不再感興趣的號,逼運營者做少而精的內容。
大家也注意到了,現(xiàn)在的設計,讓取關變的非常容易,在信息流頁面左滑公眾號名稱,或者點擊公眾號頭像,就能輕松取關。
事實上,大家在手機上花費的總時長是有上限的,資訊、短視頻、游戲、音樂、社交…都在搶大家的時間,微信作為國民級超級應用,也面臨著用戶時長下降的問題,與其堆砌更多內容增加用戶的焦慮,不如讓適量的、優(yōu)質的內容展示在合適的用戶面前——這就是提高閱讀效率。
我們假設一下,一個普通用戶每天在訂閱號內花費的時長是穩(wěn)定的,每次花費約5-10分鐘看2-3篇文章,那么此前的展示方式,需要用戶在一屏10個號中,不斷通過名稱、頭像、頭條標題判斷是否感興趣。
選出一個公眾號后,再看里面推送的1條或多條圖文的標題、封面圖,最終決定返回還是閱讀,整個過程說不上痛苦,但是沒有那么爽。
改版后,用戶取關了一大批不需要的公眾號,每次點開一篇文章都是自己喜歡的,可能花費同樣的5-10分鐘,看了同樣的2-3篇文章,但是過程是更爽的。
所以對于訂閱號運營者來說,這一波變革后,取關率將上升,重要的不是粉絲總量,而是活躍粉絲數(shù),或者忠實粉絲數(shù)。
二、6個紅利點
很多小編都很悲觀,但其實這其中有一些紅利依然值得抓?。?/span>
1、封面圖的權重提高了200%
最明顯的變化就是,封面圖變的非常重要??!
以前只能通過頭條標題的前10幾個字來吸引讀者,無數(shù)小編為了一個打開率更高的標題而想破了腦袋,在135編輯器官網也有很多篇關于如何寫好標題的干貨文章,預計以后會出現(xiàn)很多“怎么做封面圖才能最吸引人”的文章,各位小編,你們發(fā)揮腦洞的時候到了!
目前大多數(shù)訂閱號的頭條封面圖都是用一張圖片草草了事,我們整理了幾類值得參考的樣式:
簡潔風:
文案風:
大logo風:
特別設計風:
白底風:
很多人注意到了,現(xiàn)在的封面圖占比很大,很容易弱化了品牌度,所以封面圖最好加上品牌元素,比如上面案例中的有些加上logo,有些加上主色調元素,或者加上吉祥物等。
提示:目前封面圖的比例是2.35:1,合適的尺寸是900*383。安卓版微信目前沒有更新,還有不少蘋果用戶也沒有更新微信,所以做圖時要考慮不同型號,防止炫技不成反出車禍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公眾號“躺倒鴨”的次條封面圖給出提示,讓讀者打開折疊,也是一個亮點:
2、標題更自由,但切不可標題黨
目前標題最多可以展示34個字,小編們不用那么絞盡腦汁想標題了!
但切不可標題黨,因為用戶一言不合就取關的可能性太大了,標題還是簡單、易懂為好,不要玩火自焚。
左滑即可取關
咪蒙說,不能讓讀者一秒鐘就能懂的標題不是好標題,當大家都下決心做優(yōu)質內容時,你就不要試著碰用戶的底線了。
3、社交關系引導促進閱讀
相信大家注意到了,推送的封面圖底部,和第2條的標題底部,會出現(xiàn)“X位朋友讀過”的字樣。
微信本身是個社交應用,訂閱號里展示朋友讀過也是合乎情理的。假如標題和封面圖都沒有特別吸引你,但是有超過100個朋友讀過,你會不會好奇這篇文章究竟講了什么?
那么,怎么讓同一篇文章在無數(shù)個小圈子里不停的傳播呢?
當然是讓核心用戶主動分享。
很多自媒體人、中小企業(yè)都有自己的粉絲群,基本上也是自家訂閱號的忠實讀者,未來,要培養(yǎng)更多忠實讀者,并積極引導他們主動轉發(fā)、分享每次推送。
微信好友很多屬于半熟人社交關系,往往有很多同行、同好、同齡人,相互之間有不少共同好友,而核心粉絲往往是圈子里比較活躍、有一些影響力的人,因此經過他們的轉發(fā),圈子相近的人就會看到更多朋友讀過,就能帶動更多人閱讀。
135編輯器有很多不同類型的粉絲群,比如新媒體群、作者群、App推廣群等等,我們經常轉發(fā)一些優(yōu)質的文章到相關的群里,并引導大家討論,這樣就能促進核心用戶的閱讀。
那怎么提高分享率呢?
這方面技巧很多,要講開來可以寫一整篇文章,這里只講兩個比較基礎的,核心觀點來自于《瘋傳》這本書,假如想看更多的話,可以在文末留言告訴我,我下次寫。
(1)增加社交貨幣
人們使用金錢貨幣能夠買到商品或服務,而使用社交貨幣能夠獲得家人、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評和更積極的印象。
假如一篇文章分享出去,能讓讀者感覺自己看起來更機智、更精明、更陽光、更健康、更受人敬仰、更新潮、更讓人羨慕,那么就很愿意分享。
因此,讓文章內容成為讀者的社交貨幣,讀者自然就愿意轉發(fā)。一般說來有這幾個辦法:
讓讀者看了內容之后感覺自己在進步,比如知識清單;
讓部分讀者感覺到自己有了特殊身份,被優(yōu)待,比如寫給金牛座的好物推薦;
讓內容本身具有利他性,分享出去不至于是純廣告,比如發(fā)福利;
讓受眾本身成為內容的一部分,比如就某個話題的征集,并發(fā)布征集上來的內容;等等。
(2)引導用戶情緒
訂閱號里大家愿意看的文章,往往分為兩類,一是“獲得新知”,二是“情感共鳴”。
135編輯器就是典型的“獲得新知”,以咪蒙為代表的,就是“情感共鳴”。
讓內容說人話,說大家平時不會公開說、沒法直接說的話,比如吐槽老板、孝順父母等;
制造爭議,讓讀者站隊,比如文末投票,或者引導讀者發(fā)表不同的觀點;
神轉折,特別是離奇的故事;
一些主流的情緒,比如支持國貨、女權主義;等等。
4、置頂(設置為星標)還是必要的
此前很多公眾號引導用戶置頂自家公眾號,以防止自己被淹沒,但改版后,置頂幾乎失效。
改版后,用戶如果想找到某個公眾號,除了直接搜索,就是進入列表翻一翻,講真,之前置頂?shù)墓娞柆F(xiàn)在帶個星星,也是很好看的,找起來也很方便。
為什么強調置頂?因為這是個彩蛋,在下一版中,這個功能將發(fā)揮出來。
騰訊公關張軍也讓大家留意這個彩蛋,并透露“所有的困惑,都會有解決方案”。
135編輯器預測,“長按文章”和“置頂”兩者之間有直接關系,很有可能“長按文章”將產生和置頂公眾號類似的功能,很有可能是類似于提高某篇文章優(yōu)先級的功能。
置頂公眾號,能極大提高文章打開率,我相信“置頂”文章,也能為訂閱號帶來極大的優(yōu)勢。
雖然現(xiàn)在置頂(設置星標)的入口很深,但只要有機會,就一定要讓用戶置頂。
5、專心做內容的中小型訂閱號的春天到了
少數(shù)大號吸引了過多流量一直是微信頭疼但又不好下手解決的問題,張小龍近半年來圍繞公眾號做的優(yōu)化都只是修修補補,不能根本解決這個問題。
但這次,微信重新設計了訂閱號推文展示樣式,算是徹底不給大號面子了。
新的樣式下,用戶的注意力范圍會從公眾號列表本身轉移到內容本身,大號積累的品牌度被削弱,優(yōu)質的原創(chuàng)內容才能真正吸引讀者。
舉個例子:
之前是“通過頭像、名稱、標題判斷我要不要看文章”——頭像和名稱在讀者心里埋下的品牌認知非常重要;
現(xiàn)在是“通過頭圖、標題、名稱、頭像、有沒有朋友閱讀來判斷我要不要看文章”——讀者對頭圖和標題感興趣了,或者好友都在看,我就會看,名稱和頭像的作用被稀釋了。
你看,大號積累的品牌被弱化了,好的內容更重要了。
3條以上折疊,對大號更是致命。對于那些習慣常年推送多年乃至8條的公眾號而言,無論是流量價值,還是廣告價值,必將產生重大影響。
那些專心做優(yōu)質原創(chuàng)內容的中小型訂閱號們,未來,你們能得到更多關注了。
(這也是135編輯器發(fā)力做原創(chuàng)的重要原因,我們堅持認為優(yōu)質原創(chuàng)內容才是品牌度、影響力的基石。)
另外,現(xiàn)在是不是日更也不那么重要了。為了日更而找選題湊內容,很容易傷害讀者,以前可能最多不看而已,現(xiàn)在粉絲們可是隨時能取關的??!
所以,內容生產能力不足的訂閱號可以降低更新頻次,打磨優(yōu)質內容再推送。
6、人格化依然是對的
近幾年在自媒體領域,以往端著架子做傳播越來越沒效果,而塑造一個有血有肉的、貼近讀者生活的人格形象卻很受歡迎,“人格化”成為自媒體的殺手锏。
就像上文講的,一些內容同質化的號在這次改版后會受到打擊,而人格化帶來的差異化閱讀體驗,會強化品牌形象,帶來源源不斷的優(yōu)質用戶。
比如瀏覽支付寶、海爾、三只松鼠的內容,讀者不會覺得是品牌方在推廣某個產品/服務/理念,而是一個生動的、具體的人在和你溝通、交流,這種方式做營銷往往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。
人格化怎么做?這個提供一個腦圖可以參考
圖片來自公眾號“一席堯言”的文章《品牌人格化落地方法論:9步驟,談談人格化具體該怎么做?》
7、擔心流量,就要發(fā)揮矩陣的作用
上文說到,此次改版對大號造成很大的影響,那就沒辦法應對了嗎?
很多大號一旦做起來,就開始孵化小號,做一系列矩陣,比如有書、二更、視覺志等,不同的品牌專注不同的群體、內容,吸引不同的粉絲。
但因為平臺太多、人力不夠等原因,做矩陣也相當累,不少人對效果也表示質疑。
不過這次變革,卻使得一些優(yōu)質號得到了一些扶持。其實只要自己原創(chuàng)能力足夠強,不管是不是大號,都可以把以往內容中的一部分拆開,做更精準的定位,吸引特定的人群。
例如,專注女性白領生活的自媒體,可以把一個典型用戶的生活場景進行拆解,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、年齡層次、消費能力、興趣偏好等因素,做不同的用戶畫像,開發(fā)新的內容。
三、以前哪些運營方法更難了?
這些不說大家都懂,期待微信下一版能優(yōu)化體驗,放小編們一條生路:
1、依靠菜單欄做運營更難了
2、引導回復關鍵詞更難了
3、引導置頂更難了
4、怎么降低取關更難了
還有哪些難點?可以留言區(qū)吐個槽。
四、結語
我們應當看到,微信以社交關系為起點,改變了過去中心化的傳播方式,為我們打造了一個完善的內容生態(tài),“去中心化”和“用完即走”始終是微信每次變革的核心理念,這次更新也是。
總結一下,6個紅利點:
1、封面圖的權重提高了200%
2、標題更自由,但切不可標題黨
3、社交關系引導促進閱讀
4、置頂(設置為星標)還是必要的
5、專心做內容的中小型訂閱號的春天到了
6、人格化依然是對的
7、擔心流量,就要發(fā)揮矩陣的作用
更多的運營學習干貨,請繼續(xù)關注135編輯器。
立即登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