邀請好友類活動怎么用到病毒系數(shù)K

如果我們要搞一次“邀請好友”類活動,要怎么不斷提高病毒系數(shù)K、從而讓我們的活動渠道最大化的效果呢?

在《病毒循環(huán)》書中,作者定義了“病毒系數(shù)K”的概念:平均一個用戶能帶來多少個新用戶。


當K的值<1時,總傳播人數(shù)是收斂的,傳播鏈條在中間就會斷開、信息無法得到有效傳播;


只有當病毒系數(shù)K的值>1時,信息才會不斷擴散,總傳播人數(shù)是發(fā)散的、增多的。


此外,隨著時間的推移,K值一般也會逐漸衰減,逐漸下降到1、趨于0。


那么,如果我們要搞一次“邀請好友”類活動,要怎么不斷提高病毒系數(shù)K、從而讓我們的活動渠道最大化的效果呢?


“邀請好友”類的活動,一般流程可以簡化到這么3大步驟:


邀請好友類活動怎么用到病毒系數(shù)K

“邀請好友”類活動的簡化流程


結合上面的流程,我們可以從K的概念觸發(fā)進行拆解、直到拆解得到的數(shù)據能直接指出我們如何優(yōu)化為止:


K=被邀請注冊的新用戶①/主動邀請的用戶數(shù)②


可以看到,如果我們搞一場邀請好友的活動,在數(shù)據統(tǒng)計上、用戶行為分析上要區(qū)分開“主動邀請的用戶”和“被邀請注冊的新用戶”。否則數(shù)據混淆后,就不能得到有效的K值,嚴重的還可能因為對活動趨勢預測出現(xiàn)偏差、造成運營事故。


我們接著拆解,


被邀請注冊的新用戶①


=訪問落地頁的用戶數(shù)④*落地頁注冊率⑤


故,


K=(訪問落地頁的用戶數(shù)④/主動邀請的用戶數(shù)②)*落地頁注冊率⑤


拆解到這里,基本就可以和活動中的主要的3個步驟進行關聯(lián)。對照上面的公式,如果提高病毒系數(shù)K的值,就需要


1、提升訪問落地頁的用戶數(shù)

2、降低主動邀請的用戶數(shù)

3、提升落地頁注冊率


咦,好像那里不對,為什么要提高K值、就要“降低主動邀請的用戶數(shù)”呢,這樣怎么最大化活動的效果啊?


其實,為什么是很簡單的,就是單出公式出發(fā)、沒有考慮實際的環(huán)境,那我們再繼續(xù)對公式進行處理下:


平均邀請回流量⑥=(訪問落地頁的用戶數(shù)④/主動邀請的用戶數(shù)②)


故,


K=平均邀請回流量⑥*落地頁注冊率⑤


到此,拆解基本完畢。


所以,如果在自己負責的“邀請好友”活動中,上線之后就盡快算算活動的K值究竟是多少,如果數(shù)據表現(xiàn)不夠好,可以參考上面的公式、從這2個方向去采取優(yōu)化措施:


一、提高“平均邀請回流量”


二、提高“落地頁注冊率”


而怎么提高的手段和技巧,因為每個活動都有很大的差異,同時,百度/知乎一下關鍵詞應該就有很多分享。這里就貼一張最近剛在三節(jié)課的「增長黑客課程」中了解的提到STEEPS原則??梢杂眠@6個原則來比對自己活動中的邀請頁&落地頁:


邀請好友類活動怎么用到病毒系數(shù)K


文章申明:本文章轉載自互聯(lián)網公開渠道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
文章評價
登錄后可以評論
立即登錄
分享到